×

Loading...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Ad by
  •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Scotiabank -- Nick Zhang 6478812600。

网上有人揭杨绛的污点,不知是真是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周言 :其实我对杨先生并无好感,她一生大的成就在翻译,小说和散文充其量也就是季羡林水平,但有一件事不可原谅,九十年代她经常给丁关根写信,说谁谁谁写文章骂钱钟书了,然后写文章的人如果在事业单位的话基本就丢饭碗了,如果没有单位的话那发表的刊物领导都要检讨,这是老太太一生最大的污点。



当九十年代末,予友李公洪巖、范公旭仑考证钱锺书留学英国,决不可 能获副博士之苏联学位,又谓杨绛《钱锺书与〈围城〉》非信史,杨便致电丁关根同志哭诉,请将李、范书销禁。令遂行。而中书君身后,杨绛终不得不推翻昨日之我,承认钱所戴者为学士帽,而非苏联友好援助英联邦之副博士帽也。

译: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的朋友李洪巖先生、范旭仑先生,考证出钱锺书既然留学英国,就绝不可能获得苏联的副博士学位,又说杨绛(钱锺书夫人)的那本《钱锺书与〈围城〉》里的说法并非可靠的消息,杨绛便给丁关根(时为中宣部部长)同志打电话哭诉,请求将李、范二先生的书查禁。但是,钱锺书先生(钱锺书先生有《管锥编》一书传世,故有中书君一说。《幼学琼林》言: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逝世后,杨绛终于不得不推翻原来自己的说法,承认钱先生所戴的是学士帽,而不是苏联友好援助英联邦的副博士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枫下沙龙 / 梦想天空 /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走了,杨绛先生“我们仨”相聚天国~


    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


    个人简介:


    杨绛,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随笔集《将饮茶》,杨绛《堂吉诃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


    小新一直关注着杨绛先生,杨绛的文字常被人称作韵致淡雅,独具一格。更难得的是,当她用这润泽之笔描写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也拥有难能可贵的冷静,比那些声泪俱下的控诉更具张力,发人深省。

    她是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偶像,是许多人口中百年罕见的奇女子。她温润的品质和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从容,堪称生命的正能量,令人起敬。


    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被誉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先生,在过完104岁生日后,身体依旧很好,仍然思路清晰、精神矍铄。

    1994年,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不久,女儿钱瑗也病重住院。

    1997年,被杨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

    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书中有个名段落:

    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如今,三人相聚天国,也算另外一种团圆吧,这是后话。

    而时隔4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

    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腿脚也很灵活。当然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送给年轻人的10句话,让你读懂生活的真谛,重新认识当下的自己:

    1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2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3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4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5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6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7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8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9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10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



    谈教育

    “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这方面榜样的作用很重要,言传不如身教。

    我对现代教育知道的不多。从报上读到过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幅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画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韩问他签名干什么,小孩说:“您签了名,这画才值钱!”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1934,钱钟书从上海归来探望杨绛,两人在北平郊区周游。


    谈婚姻

    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和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谈自由

    你骂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决不还手。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统一的。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我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如今,杨绛走了,但她留下的文字却会影响着我们。此去经年,人世永隔,贪嗔悲喜都只是经过,最后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她的一生淡如水,醇如酒的,越淡越浓。

    小新含泪向您告别,愿您一路走好!


    编辑:刘船


    Source:
    • 唉,每个人生的大家,都活活被人做成鸡汤 +1
    • 你想做杨绛吗?我不想, 太孤独。
      • 你想做有做不了,下辈子投女胎吧
        • 也是。她太顽强,先是女婿,再是女儿,然后是老伴,自己一个人孤单单的活了18,9年。不容易。
          • 同感,蛮可惜。都走在她前面。好像英国女王的妈妈,英国王太后一样。二女儿与自己的先生都去世了。她活到一百多岁,走了。
      • 你被你老婆伺候的太好了~
        • 喂,你弟包子君今儿登陆加拿大15周年,在谈天说地发了感想贴,你去看一下,同时祝贺他一下吧。
    • 眼睛都潮湿了。杨绛女士是中国第一贤妻。当之无愧。分享她的书法与文字。遥远的纪念。








      • 好字
    • 我发现喜欢杨先生的都是美女
      • 小北哥也是美女?
        • 男的好像对她没啥感觉 主要是她本身的魅力大于作品魅力 而男的更看重作品
          • 我也只喜欢她的作品,她的语言天赋,她对钱钟书先生的爱与无微不至的关顾。
    • 人生最幸运的是得到你身边人的赞美, 别无他~~
      • 肯定也好,关注也好,赞美也好,都没必要。相伴相随,你懂我我懂你,俩人一起很平和很平安渡过一段时光,我觉得就算没白到地球来一趟。
        • 不行, 除了你说的, 还要肯定,关注 ~~~ 它们会让我们更好~~ BTW, 我说的赞美是了解后的, 不是我们wechat 或ROLIA 上的点赞~~
          • 矮马,自己的生活更好,还得靠别人肯定关注 ....
            • 他不是别人, 是你的另一半~~~彼此扶持, 彼此欣赏~~ 反正我是这样~~:) ~~你可千万别吝啬对他的欣赏哦~~
              • ?对别人是否欣赏,别人对自己是否欣赏,和自己能不能活得更好,有什么关系么?
                • 这么说吧, 你对孩子是多欣赏, 还是no comments? 为什么? ~~如果你想通了这个问题, 就没问题了~~
                  • ?孩子有她自己的 VALUE,我欣赏与否,她的 VALUE 都在那。再说,我是她妈,我的 OPPINION 自然是 BIASED,所以意义也不大。孩子做事好,BEHAVE 的好,我会适当地告诉她她的 CREDIT 是什么,做得不好,我给意见/建议。
                    • 可能人和人不同, 表达方式也不同, 我肯定你们彼此也有表达欣赏, 人嘛, 都是要被肯定的~~~或许也可以理解成我不自信吧~~
                      • 反正我是不需要被欣赏,不能当饭吃,也不能换成钱。当初来肉联的时候,可能是需要,但是灌水 N 年,老油条了,皮也厚了。LOL。
                        • ROLIA 的我也不在乎~~ 但在乎家人的~:)
    •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中。毫无疑问,她成功了。世界是被文科生改变的
      • 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好像别人的脑袋一下子就可以装,好像是机器?这么说她,有些低看她的。她的读者也是高智商的,我想,不然欣赏不了她。
    • 喜欢她的每一句话。
    • 网上有人揭杨绛的污点,不知是真是假,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周言 :其实我对杨先生并无好感,她一生大的成就在翻译,小说和散文充其量也就是季羡林水平,但有一件事不可原谅,九十年代她经常给丁关根写信,说谁谁谁写文章骂钱钟书了,然后写文章的人如果在事业单位的话基本就丢饭碗了,如果没有单位的话那发表的刊物领导都要检讨,这是老太太一生最大的污点。



      当九十年代末,予友李公洪巖、范公旭仑考证钱锺书留学英国,决不可 能获副博士之苏联学位,又谓杨绛《钱锺书与〈围城〉》非信史,杨便致电丁关根同志哭诉,请将李、范书销禁。令遂行。而中书君身后,杨绛终不得不推翻昨日之我,承认钱所戴者为学士帽,而非苏联友好援助英联邦之副博士帽也。

      译: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的朋友李洪巖先生、范旭仑先生,考证出钱锺书既然留学英国,就绝不可能获得苏联的副博士学位,又说杨绛(钱锺书夫人)的那本《钱锺书与〈围城〉》里的说法并非可靠的消息,杨绛便给丁关根(时为中宣部部长)同志打电话哭诉,请求将李、范二先生的书查禁。但是,钱锺书先生(钱锺书先生有《管锥编》一书传世,故有中书君一说。《幼学琼林》言:管城子、中书君,悉为笔号;石虚中、即墨侯,皆为砚称)逝世后,杨绛终于不得不推翻原来自己的说法,承认钱先生所戴的是学士帽,而不是苏联友好援助英联邦的副博士帽。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而且据说夫妻两个嘴都很损
        • 钱先生内心孤傲,外表平和,懒得跟人计较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跟外打交道都是杨绛出面,

          不过以钱先生的才学,傲视全国那是当得起的,
          • 钱先生确实很孤傲。图书馆有一本书,是和他一起关过牛棚的朋友回忆与他在一起的时光,都是赞美他。说他是文弱书生,很少说话,但一说话就很有深意,很幽默,很哲学。不过,杨绛女士确实说话多些,有时也会刻薄。
      • 这些我相信是有可能的,但也是瑕不掩玉。她的散文远在季羡林等水平之上。她的<干校六记>和<洗澡>中所显示的豁达和智慧,一班人是达不到的。
        我曾经读<我们仨>读得热泪盈眶,在网上搜集书中的内容和图片,做成书,发给友人。里面的那个长梦让我难以忘怀,我觉得这是她倾尽全部身心写过的最感人的东西了。看她的经历,其实她的留学英法,都是在陪读,并没有拿到任何学位,只是在旁听和图书馆自学。所以她的学识很广,也很杂,不成系统,也难以深入。但她以支持和保护钱钟书为己任,这一点她做到了,就是可敬的。当然,看到她的百岁感言,我有些担心了,不知道日后大家还会让她说出些什么来。听到她离去的消息,虽然很难过,但也终于释然了。。。他们仨也终于在天国相会了!
    • 走好,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