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ading...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Ad by
  •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最低月费仅$40.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这个merger名字叫cot-caught merger。cot对我来说是个生词。美国人为什么不找个常用词作为这个merger的名字呢?这个说明,在常用词的范围里,如果你把这两个音混为一谈,不容易引起歧义。

随着语言的进化,美国人发现,既然这两个发音很相近,而且就算弄混也不容易引起歧义,干嘛不干脆把这俩音并成一个呢?

美语的一个大特点,就是省事儿,外加务实。对英国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好的接受继承,耽误事儿的费劲的能简则简。

落实到这个merger,我认为每个月从不merge到merge的美国人绝对比反过来的多。原来merge,但特地改成不merge的人肯定有,但这些人是平时很在乎发音的人(geek),尤其是追求正统的人,或者是职业需要(老师)而重新检查自己每个发音的,在美国人里算是少数,或者另类。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见解。
Report

Replies,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

  • 工作学习 / 外语学习 / 苏修和朋友的谈话(11)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两天后……

    David:这两天我一直在想,dog和law怎么会是同一个元音呢?

    苏修:这东西叫做思维定势。你就认准law是长元音,dog是短元音,所以陷在里面出不来。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主张抛弃或者淡化长元音短元音这种说法。

    David:从中学学的就是这个,字典里音标也标长元音短元音,怎么会错呢?

    苏修:美式英语进化到现在,一个元音的长短,其实很大程度上不是元音自己决定的。

    David:那是谁决定的呢?

    苏修: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在句子里这个音的地位。第二个因素,是这个元音后边到底跟着什么音。

    David:你要不举例子,这个没法懂。

    苏修:比如这么一句话,He bought a dog。他买了一条狗。这句话如果作为一个普通的陈述句,按照传统长短元音说法,是不是bought的元音应该比dog长呢?

    David:我想想啊。。。长元音,短元音。。。是的。

    苏修:这个就错了。

    David:难道dog的元音比bought的还长吗?

    苏修:正是这样。在这句话里,dog包含主要信息,是重点词,要重读。bought包含次要信息,要轻读。

    David:我要是读这句话,一定是bought和dog都重读。

    苏修:你这就是中国人一个典型的语调问题。这个事情以后再慢慢谈。

    David:轻读重读有什么影响呢?

    苏修:重读的词,里边的重读元音比同样的词轻读的时候要长。

    David:这个好理解。突出重点吗。那第二个因素,跟这个元音后边跟着什么还有关系吗?

    苏修:在重读音节里,同样一个元音,如果后边跟的是浊辅音,或者后边什么都没跟,一定要比后边跟着清辅音的发音要长。

    David:这句话怎么这么绕嘴,你能举个例子吗?

    苏修:这种词随便就能举例子。比如说,如果你说,It's so bad. 和 It's a bat. 这里的bad就明显比bat发音要长。

    David:这个我以前都没听说过。

    苏修:我也是几年前读《American Accent Training》才知道这码事。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苏修和朋友的谈话(12)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David:你说的这个元音后边跟浊辅音和跟清辅音,则元音长度不一样,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

      苏修:这个如果我不告诉你,你很难注意到。尤其如果你听广播听新闻,因为长句子多,而且你更注意内容,所以这些细节不明显。但在日常的口语中,因为短句子相对多,这种细节就相对明显些。

      David:我对此还是有怀疑。

      苏修:你找个老外,请他读几个词,比如mat,mad;mop,mob;beat,bead。他一读你就能听出来区别。而且他不是特意注意这些音长的,对他们来说这都是自然形成的。

      David:回头我试试。可是这个现象对咱们中国人有什么用处呢?

      苏修:当然有用处。如果你能够在音长音短的这个问题上和老外保持一致,你说英语的节奏就更接近本地人。听起来更悦耳,不觉得别扭。

      David:接近本地人,这个我就不想了。还有别的好处吗?

      苏修:最重要的好处是你说话更容易被人听懂,而不会听错。

      David:怎么个听错法?

      苏修:比如,在缺少上下文的时候,如果你说,I'm creating a new blog. 你在建个新的博客。blog的元音应该是较长的。如果你说短了,老外会听成block。如果你该说block的时候,音发长了,老外会听成blog。

      David:老外他傻呀?这两个词结尾的辅音,一个是g,一个是k,他们听不出来吗?

      苏修:老外听这类词,不是靠听最后的辅音来判断是什么词,而是通过听元音的长度!

      David:我没法再跟你谈了,这都什么歪理邪说。我得准备面试去了,星期五就第二轮面试了。

      苏修:面试还会遇到Todd,你准备好怎么说他的名字了吗?

      David:你的意思是,这个元音也要拉长?

      苏修:没错。另外咱回到最开始的话题。长短元音。现在的美式发音,至少有两个因素影响元音的长度,而这两个因素起的作用都非常大。所以原来提的长元音短元音已经根本不适合时代需要了。dog和law的元音合并成同一个,这是适应这种时代的发展。也是由于这两个影响元音长度因素,我们没法说是law的元音变长了还是law的元音变短了。

      David:我顾不得那么多了。还有件事忘了告诉你,我们组有个女同事中国人,听说你对语音有研究,说要问你个问题。

      苏修:什么问题?

      David:她说见到你才肯说。

      苏修:这扯不,问题严重了。是MN吗?

      David:她儿子都12了,你想啥呢。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如果你能够在音长音短的这个问题上和老外保持一致,你说英语的节奏就更接近本地人。”support!
    • 苏修和朋友的谈话(13)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三天后的下午,在Tim Hortons,David向苏修介绍了自己的女同事Yan。苏修和Yan互相问了好。

      Yan:我有个问题能问问你吗?

      苏修:请讲。

      Yan:我是南京人。说普通话和说英语,都是L和N不分。我老公是北方人,我女儿在这里上小学。他们俩成天嘲笑我的L和N的发音,我都快崩溃了。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David:我是武汉人,以前多少也有点这个问题,后来去北方上大学,几个月就都解决了。
      苏修:人和人的基础不同,掌握外语的能力不同,环境不同。这个不能互相比。Yan,我说两个词,light,night。那个是灯?那个是夜里?

      David:前边的是灯,后边是夜。
      苏修:看来你听这两个音应该没啥问题。那你平时是把灯说成夜的时候多,还是反过来更多些呢?

      Yan:我也不知道。有的词我会把L说成N,有的会把N说成L。

      苏修: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有,但主要靠你自己练自己坚持。

      Yan:什么办法呢?

      苏修:David,你觉得L和N的区别是什么?从舌头的位置,和发音的部位来分析。

      David:light,night,night,light。舌位没区别,都是舌尖向上,但是night的音是从鼻子出来的。

      苏修:这就对了。解决办法的第一步是捏鼻子法。David,你把鼻子捏住,再把这两个词重复一遍。

      David:light,nai,nai。。不行,night说不出来,鼻子捏住了,不让出气儿,怎么说这个音哪。

      苏修:Yan,你听出来了吗?如果是light,你捏住鼻子,说出这个词应该没有一点困难。你要是觉得有困难,那一定是加了鼻音。如果说night,你捏鼻子的时候应该说不出来。如果说出来了,说明你有说成light了。你要多找些这样的词,就是l和n是第一个辅音的词回家练。

      David:这个听起来有道理。那解决办法的第二步呢?

      苏修:第二步叫做哼哼法。你见到night这样的词,发元音之前,先用鼻子把N音哼一两秒钟,然后在把元音说出来。David,你听明白了吗,要是明白了给示范一下。

      David:hnnnnnn,night。不行。这样说话别人以为你脑残呢。
      苏修:谁让你平时这么说话啦?只是练习的时候才这样做,增加鼻音的感觉。注意的是,哼哼音不要断,哼哼的同时,嘴里把元音带出来。一旦断了,这种练习就没有效果。

      Yan:David,你学得这么好,平时可要多指导我呀。我回去找些词,你休息的时候帮我按照这两个办法练练。
      苏修:对了,你先回去练。要是觉得效果不好,我再给你出第三招。

      David:还有第三招?

      苏修:第三招有副作用。除非第一第二招都不好用,我才告诉你第三个办法。

      David:你这就不对了。这又什么藏着掖着的?说出来能怎么样?

      苏修:我怕说出来把Yan弄糊涂。回去练没练好容易走火入魔。

      David:我倒。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苏修和朋友的谈话(14)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David:第三个办法是什么呢?

      苏修:第三个是改变舌位法。这个方法需要你改变一个舌位,就是N音的舌位。

      Yan: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苏修:N这个音,在英语里,有两种发音方法,这两种方法鼻音没啥区别,区别在于舌位。第一种发音方法的舌位,和L是一样的,都是舌尖顶上腭。但是对于L N不分的人来说,这种方法由于和L舌位一样,使人在发音的时候难以区分。

      Yan:那第二种发音方式的舌位一定和L不同了。

      苏修:正是。N音的另一种发音方式,是舌尖轻顶下牙背后,舌前部往上拱,接触上腭。

      David:这种发音方式和前一种区别是什么呢?

      苏修:区别在于,舌前部接触上腭,接触面积大,更容易堵住气流,迫使你发出鼻音。

      David:真的吗?我来试试。Night,night。好像还真是这个感觉。

      Yan:我来试试。

      苏修:先别急,你先找好舌位,先别出声,体会一下这个舌位。

      Yan:体会完了。舌前部挡住气流,是要比舌尖上翘的效果要好。

      苏修:现在结合方法二,摆舌位,哼哼,然后发出元音。

      Yan:night,night。哎呀,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

      苏修:什么感觉?

      Yan:就是N音在我自己完全的控制之下发出来的感觉!

      苏修:有那么严重吗?

      Yan:你们北方人体会不到的!

      苏修:David,我这是第二次跟你提到这个舌位,就是舌尖轻触下牙背后。你记住这个,以后我还会不断地那这个说事儿。

      David:你还有多少货没抖出来呀?

      苏修:你等着吧。另外Yan,这个练习很艰苦。你受得了吗?

      Yan:如果我练不好,老公和女儿嘲笑我我也认了。你的这些办法,能帮我解决汉语里L和N的发音吗?

      苏修:办法一和办法二可以用在汉语的发音纠正里。办法三不行。

      David:有什么不行?

      苏修:因为汉语里N的舌位只能是舌尖上翘。如果你用了我的方法三,你说出来的汉语,就象外国人说中国话。

      David:真的吗?

      苏修:你能不能马上想出来一个有很多N音的词?

      David:让我想想。。。你奶奶的。

      苏修:你奶奶的!怎么说话呢你。

      David:这就是我想出来的词啊。我试试你的第三种方法,你奶奶的~

      Yan:哈哈哈,笑死了,你说这个话怎么跟外国人说中国话似的。

      苏修:这就是我说的副作用。第三种方法,你练习多了,会影响你说中国话。

      David:你又开始瞎掰了。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第一阶段先写到这里。明天我会就这14篇写个小小的总结。
    • 元音的长短正如您所说。但dog和law这两个元音的音位也不一样,不知在音位上是否现在也有趋同化的情况出现?
      • 实事求是地说,我并不知道这两个音还有音位上的不同。有区分这两个音位的链接吗?谢谢。
      • 也请有兴趣的同学搜一下“cot-caught merger”,发表自己的见解。
      • 这个回答仅仅是关于音位的,与音长无关!
        这个回答仅仅是关于音位的,与音长无关!查了查wikipedia,这个cot-caught merger在当代,主要发生在美音区, 也发生在加拿大。似乎这个merger主要的是将caught向cot合并。但似乎这个合并 并不完善(在读了你这文章后,回想起来,就我所听到的:caught向cot的靠拢只到达英国英语的cot音的位置)。再一个就是,似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如此发音(我在加拿大,这个合并的比例在美国一些地区可能比例更大些?)。总体看法,到目前为止,区分这两个音的人应该比合并这两个音的多。另外,几乎所有的播音员都还是区分这两个音的。
        • 又:回想起来曾经一个老师(英国后裔的加拿大人),他也是在音位上merge这两个音。但有趣的是,他似乎注意到他自己将这两个音 发成同一音位,于是,他居然用明显的长度差别来区分这两个音所代表的不同的spellings。比如把caught拉得特别长以区别于cot。
          • 另外,这就有点像中国南方人分不清/n/音和/ng/似的,还有由于近30年东南的经济发达,再加上当代人员大量流动,结果居住在北方的人里也有很多/n/和/ng/不分。但这应是区域性的和个人性的。标准的普通话发音的话,还是应该区分这两音的,对吧?
            •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这个merger名字叫cot-caught merger。cot对我来说是个生词。美国人为什么不找个常用词作为这个merger的名字呢?这个说明,在常用词的范围里,如果你把这两个音混为一谈,不容易引起歧义。

              随着语言的进化,美国人发现,既然这两个发音很相近,而且就算弄混也不容易引起歧义,干嘛不干脆把这俩音并成一个呢?

              美语的一个大特点,就是省事儿,外加务实。对英国人遗留下来的东西,好的接受继承,耽误事儿的费劲的能简则简。

              落实到这个merger,我认为每个月从不merge到merge的美国人绝对比反过来的多。原来merge,但特地改成不merge的人肯定有,但这些人是平时很在乎发音的人(geek),尤其是追求正统的人,或者是职业需要(老师)而重新检查自己每个发音的,在美国人里算是少数,或者另类。

              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见解。
              • 嗯,既然已经有据可依了,对这两个音区分有困难的童鞋,就不区分吧。:=)
            • 随便举两个中文里的例子
              我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呆板”这个词,必须读成“癌板”。否则判错。“从容不迫”,必须读成“葱容不迫”,否则判错。

              如今30年过去了,这两个发音都被抛弃了。我觉得这就是汉语里人为清除“费劲,没有意义,不合时代”的成分的例子。

              另外,“剖腹产”这个词,绝大多数人都会读成“抛腹产”。这个“剖”字的读音以后会不会干脆就改成“抛”,我拭目以待。
    • 苏修和朋友的谈话(15 阶段小结)
      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还是问答的形式。

      网友:你为什么要用对话的形式?

      苏修:对话的形式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不必过多地考虑措辞行文之类的。象论文那样严谨措辞很累的,而对话既然是很多口语化的东西,就可以随便一些,把精力放在讲述事情上。第二个好处是随时可以添加一些零七八碎的东西,而不显得唐突。

      网友:对话里的David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苏修:David是我接触过的众多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集合体。这个人有一定的水平,正在提高口语的过程中渐入佳境。

      网友:对话中三言两语就解决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这样吗?

      苏修:对话中的三言两语就讲清楚一个语音现象,这个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一个简单的语音现象,如果一个学习者不明白加上不习惯,通常少则需要半小时,多则需要反复强调几天才真正有效果。就象电影里武林某弟子为了报杀父之仇灭师之恨,苦练武功十几年最后打败了仇人。可他苦练武功的过程,在电影里也就是几个镜头,个把分钟就表现完了。

      网友:你打算继续写吗?

      苏修:原计划是要写一些的。以我现成的材料,写上个四五十篇应该没有问题。但现在的情况第一时间紧,下周起几乎没什么空闲时间写帖子了。而且反馈有点少。

      网友:如果继续写,主要写些什么内容呢?

      苏修:很多语音、语调现象,是如何影响中国人说英语的,中国人应该用什么途径来改进。你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分析语音的podcast,博客之类的,但有深度地针对中国人具体问题的,非常少见。我现在写这些东西是一种尝试,希望补充这个空白。

      网友:你说的反馈有点少,这个反馈指什么呢?

      苏修:反馈第一是讨论,尤其是有深度的讨论。第二是问题。如果你有哪些词或者词组说出来人家本地人听不懂的,都可以作为问题提出来。有的问题我已经有成熟的答案。有的问题没答案的我可以边琢磨边请教专家。

      网友:你打算以后专门写书或者从事这个职业吗?

      苏修:目前还是要干好本职工作。写书或者别的什么事情退休后再说。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
      • 赞一个!另外,rolia怎么没有表情符号哇?让我们可以给喜欢的但又没有什么要说的文章树个大拇哥什么的?
      • co赞,期待看下文。有心得一定要总结出来,遗失了就可惜了。有没有反馈倒是次要的。
      • 很好。这些对话中有发音,同时也有一代移民特有的观察总结,还有不少的哲学思想。我的理解。看了你的小文,我最大的收获是重视发音。矫正发音是短期的,但一旦矫正完毕,收益是长期的。我没有发聩,是尊重你帖子的队形,因为你提到过要保持队形。
        • 我,认为做为一代移民,这样大量注重发音,是不现实的做法。表达的清晰,完整,本地性等等,要远远高于发音。我的感觉是思想为第一,组织为第二,表达为第三,发音为第四。思想,对一个 40+ 的人,算成熟了。组织和表达,作为移民,要增进的地方太多了,数不胜数。
          • 支持小C一下。本人认为,口语只要对方听懂,有口音不是问题。对绝大部分国移来说,发音没有大问题。老外听不懂另有原因,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重音。昨天一位同胞说 fantasy,听了三遍俺才听懂,因为他把重音放在ta上了,叫“反---塌---c”,而不是“---fan---特c”。
            • 重音也是发音的一部分。
              • 我个人是把重音归到语调的类别里的。后面的帖子会重点分析这个问题。
                • 语音,语调,联读,重读,弱读,节奏等等和说有关的,在我看来都属于发音问题,也许我的归纳比较笼统.红为兵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发音对表达思想的障碍.
          • 小C的说法我十分赞成。我在有关发音的对话里,会尽量提到某种中国人的发音问题再多大程度上会影响理解。有些基本不影响理解的问题,很多人其实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了解的目的是为了能听懂别人),未必需要纠正。
            • 我(到目前为止,呵呵)非常欣赏你不急不徐,不气不脑的心境。你不说起,我真是没有留意发音的问题。一时奋斗,收益终生,是好事。
            • 我刚才又想到语句的发音也是重要的,不光是单词的发音。单词的发音有毛病,有时通过句子就很大的弱化毛病了。
              • 小C又精辟了一回。句子里各个部分的轻重缓急也很重要。发音(请注意我这里说的发音不包括重音)真的不是问题。
                • 谢谢红卫兵又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会在以后的帖子里,通过举例子,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发音不对是问题,什么时候不是问题。
        • 呵呵。哲学思想倒未必,不过我总是希望每个问题都能把“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说”的根源找出来。另外,我好像没提过保持队形的事情。估计是别人说的。
      • 我也来反馈一下,把你的十几篇都看完了,写的真不错,我觉得就这个格式都已经可以出书了。至于美音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多伦多这边美音不是那么重,想很多a的音嘴巴不用张得那么大。但听过几次人家说data叫‘搭他’(我读dei-ta),大家说这词怎么读?
        • DEI-塔也好,达塔也好,这个词只有大概这两种叫法。没有其他词和它的发音相似,很好处理。还有 EITHER, 有人说是爱得,有人说依得,爱得依得,跑不出边儿去。
          • 同意。data这两种读法都可以。我是听公司的老外怎么读,我跟着怎么读。另外很多中国人会把这个词的读音跟date混淆。这个就会经常引起重大歧义。搞IT的人很多都深有体会。建议有这个读音问题的人吧data读作“搭他”。
      • "语音、语调现象,是如何影响中国人说英语的,中国人应该用什么途径来改进。" This kind of stuff is what i really need to learn. The issues you mentioned in a few series are the problems I encountered,
        such as "sport" - R prounounce..., etc. Your methods provided are very helpful to me. Your time is very much appreci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