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 rolia.net 枫下论坛[转贴]在加拿大买卖房屋地产——大多伦多地区华人地产经纪之最
据说,华人的传统是有了钱之后要做的三件事儿之一是造房子,另外两件是修祖坟和讨小老婆。虽然离开了祖国,但是传统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于是海外华人的头等大事儿依然是买房子,更不要说那些专门到海外投资的炒房团了。买卖房产是大事情,手续繁杂,内容繁多,于是经纪的行当一时间炙手可热。华人地产经纪的目标客户群也是华人为主,广告自然也是中文的,大不了改成繁体。文字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们不应该这样误导别人。结果就产生了很多的最XX,待在下一一道来。
一宗最:头衔最不相关
就说那些地产经纪的头衔吧:假如是CA/CGA/CMA,也许对相关税务、贷款有更多了解;假如是MBA/CFA,也许对经济走势、投资理财的途径有更好地认识。有趣的是下面这些地产经纪的头衔:博士是比较常见,有的干脆自称X博士,连名字也省了,但是你知道这些人是什么方面的博士吗?很难相信那些曾经与小白鼠为伍的生化博士经历会对地产有什么正面影响;IT类头衔更多,早年技术移民中有相当多的IT类人才,但是那些个微软或者Oracle之类的证书,与地产又有生么相关呢?更有甚者干脆写上去6σ黑带之类的证书,地产交易还要6σ?莫名其妙。再有那些所谓的加拿大地产学院院士们,实在是误导读者,不小心还以为是中科院院士呢!其实不就是可以去学一个证书的培训机构吗?相信对多数华人来说,考几个证书并不难,你如果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个什么协会的会员又能怎样,起不到忽悠的效果了不是?顺便说一下,在加拿大注册一个非营利机构很简单,至于机构的中文名字政府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规范。
二宗最:广告最忽悠
再说那些广告语,千篇一律的“一流谈判技巧”,朋友们可要想清楚了,这个技巧的第一适用对象是你,然后才是交易的另一方;除非你确定自己的谈判技巧优于你将选择的经纪,否则此广告语毫无意义。“流利的英语、国语、广东话、闽南话、、、”,怎样才算流利?你的第二、第三语言可以与母语比拟?还是拿腔拿调就算流利?客观地想一想,英语水平堪称流利的第一代华人移民应该是凤毛麟角。“诚实、可靠”,其实这个经纪人是在警告读者,多数的房产经纪人是不诚实、不可靠的;很可能包括他/她本人。还有“包工头”,大陆的包工头好像负面报道更多,基本上除了欺压民工拖欠工资,就是陪着客户领导四处吃喝嫖赌,专业水平咋样却无人提及。
三宗最:文章最胡扯
房产市场起起落落,经纪们发现平面广告的效果越来越不理想,于是就开始写所谓专栏文章,以房地产专家自居;适逢许多华文小报杂志人手不多,内容几乎全是广告,正好就拿这些所谓专栏文章充数,于是几个报刊杂志刊登相同文章的事情屡屡发生。假如这些所谓“专家”文章真的客观公正也就罢了,实际上呢?充斥文章的大多是据说和笔者认为,内容是否存在偏见与误导也就一目了然了。记得有一篇署名Carl Zhang的文章专门谈论全职经纪对比兼职经纪的优势,谈到兼职赚的佣金除去高额的个税后所剩无几,对兼职者本人来说没有现实的意义。其实很显然此人对加拿大的税收制度了解有限,有兴趣的朋友随便可以找个CGA/CMA/CA问一下就知道了。
四宗最:赚钱最多花样、、、
无可否认,大多地区房产经纪,特别是华人经纪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优化,也引发了不少副作用。先说买房的,有的拿地产经纪当车夫,接送孩子,甚至买菜,最后还是找了别的经纪人签约买卖,于是“车夫”经纪就这么被买房的人所忽悠,“为人民服务”了。地产经纪们呢,为了拉到客户,除了不着边际的广告和不负责任的专栏文章,还有没完没了的介绍费和回扣,最近又听说有的经纪还提供特殊服务并广结“炮友”,实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恍惚见到了大陆的医药代表和美女导游。拉家带口的朋友们可要注意了。
在加拿大买卖房屋地产,房地产的价格怎样才算高?请参照中国大陆和香港。
下单的主要问题:偏见与无知,思维的惯性,摇曳的心态
选择经纪,还是以客观为主,下面介绍一个网站,查阅地产经纪人是否因职业道德问题受到过处罚以及处罚结果(七年之内):
http://www.reco.on.ca/section-buyer/...omplaints.html,
右上角 registrant search, click Discipline Decision Date for details.
现在安省地产协会收到的投诉太多,正在添加人手处理积压的投诉。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net